欢迎您访问安徽教师资格证网! 本站为安徽教师资格考试民间交流网站,主要为考生提供考生报名时间安排以及教师资格证常见问题答疑等相关信息,教师资格证官网还以安徽省教育考试院www.ahzsks.cn或当地教育局所示为准。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招聘交流群

考生交流群

微信小程序

免费领课/找工作

在线咨询
公众号
交流群
考生交流
合作联系
在线做题
短信提醒
教师资格考试动态提醒
获取验证码

特别提醒:

1.提醒为短信模式,请填写本人正确的手机号码

2.确认预约后,会有专门的客服确认您预约的项 目,请保持通讯畅通

3.如有任何问题,请致电客服热线:
或点击网站首页的在线咨询

安徽中学教师资格证100道简答题必备(二)

时间:
2020-02-10 11:20:10
作者:
邹老师
阅读:
来源:
安徽教师资格证

  【导读】考生可访问:安徽中学教师资格证100道简答题必备(一)。为了方便各位考生备考,安徽教师资格网为大家整理了:安徽中学教师资格证100道简答题必备(二)。

  安徽中学教师资格证100道简答题必备(二)内容具体如下:

  51. 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德育过程是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2)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与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52. 简述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

  (全方位考点,整体掌握&个别原则的基本要求)

  (1)方向性原则;

  (2)疏导性原则;

  (3)知行统一原则(也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4)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5)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6)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的原则;

  (7)长善救失原则;

  (8)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平行主义德育原则)。

  【记忆口诀:书方知信,极致因善】

  53. 简述疏导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疏导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贯彻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

  (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54. 简述因材施教德育原则的基本要求。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以及思想品德发展的实际现状,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是:

  (1)以发展的眼光,客观、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当代青少年学生的思想特点。

  (2)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教育,防止一般化、成人化、模式化。

  (3)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55. 中学常用的德育方法有哪些?

  (1)说服教育法。

  是借助语言和事实,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影响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使其明辨是非,提高其思想认识的方法。

  (2)榜样法。

  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

  (3)指导实践法。

  也称实际锻炼法,是教育者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实际活动,在行为实践中使学生接受磨炼和考验,以培养优良思想品德的方法。

  (4)情感陶冶法。

  是教育者自觉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使受教育者在道德和思想情操方面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的方法。

  (5)品德评价法。

  品德评价法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促使其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督促其不断进步的一种方法。

  (6)品德修养指导法。

  也称个人修养法,是教师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自我品德反省,以实现思想转化及行为控制的德育方法。

  56. 简述说服教育法的基本要求。

  说服教育法是借助语言和事实,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影响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使其明辨是非,提高其思想认识的方法。

  运用说服教育法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1)明确目的性;

  (2)富有知识性、趣味性;

  (3)注意时机;

  (4)以诚待人。

  57. 简述指导实践法的基本要求

  指导实践法也称实际锻炼法,是教育者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实际活动,在行为实践中使学生接受磨炼和考验,以培养优良思想品德的方法。

  运用指导实践法要注意:

  (1)运用实践锻炼的两种方式,对学生进行锻炼。

  (2)在培养青少年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同时,与提高他们的认识、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相结合。

  (3)要有明确的目的和有序有恒的要求,进行持之以恒的锻炼。

  (4)要不断地督促检查,使之坚持。

  (5)调动学生实践锻炼的主动性。

  58. 简述情感陶冶法的基本要求

  情感陶冶法是教育者自觉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使受教育者在道德和思想情操方面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的方法。陶冶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

  运用情感陶冶法的具体要求:

  (1)是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

  (2)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情境创设;

  (3)与启发说服相互结合。

  59. 简述班主任工作内容。

  (1)了解和研究学生;

  (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确立目标;建立班委会;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有计划的组织开展班级活动。

  (3)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4)协调好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5)操行评定;

  (6)做好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总结。

  60. 教师威信的建立途径有哪些?

  (1)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

  (2)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

  (3)注重良好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4)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

  (5)做学生的朋友与知己。

  61. 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3.学校教育能有效的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62. 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

  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63. 简述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使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3.教育目的的实现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64. 简述学制建立的依据。

  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

  4.人口发展状况;

  5.本国学制的历史和国外学制的影响。

  65. 简述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

  1.选择研究课题;

  2.查阅文献资料;

  3.制定研究计划;

  4.搜集与整理材料;

  5.撰写研究报告;

  6.总结与评价。

  66. 简述研究报告的一般构成。

  1.研究目的;

  2.问题的提出;

  3.研究方法和现象;

  4.研究结果与分析;

  5.讨论与建议;

  6.附录。

  67. 简述课程的类型。

  1.按课程的设计形式,分为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

  2.按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分为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

  3.按学生选择课程的自主性和对学习的要求,以及课程计划对课程实施的要求,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4.按课程的任务,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

  5.按课程的设计、开发和管理主体,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6.按课程的呈现方式,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68. 简述泰勒课程设计目标模式的基本观点(过程)?

  1.学校应努力达成哪些目标;

  2.提供哪些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3.怎样有效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4.如何确定这些目标如何实现。

  69. 简述我国新课程改革对课程结构的调整

  1.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

  2.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初中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小学以综合课程为主。

  3.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

  4.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70. 新课程理念改革的“四观”

  现代学生观

  1.学生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应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做到悦纳错误、多宽容。

  2.学生个体间存在很大差异,做到乐观估计学生天性,多看优点多赞美。

  3.学生身上蕴藏着巨大潜能,做到相信学生,多期望。

  4.学生成长需要人文关怀,认识到学生是人,做到尊重学生,讲民主。

  现代教师观

  1.角色转变: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社区型开放教师。

  2.行为转变: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民主、互动和教学相长;教学上强调课程帮助引导启发;强调反思与终身学习;强调合作。

  现代创新观

  1.破除知识中心,敢质疑,培养创新意识。

  2.破除教师权威,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

  3.培养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提问,态度比答案更重要,多赞赏。

  4.破除智力中心的观念。

  现代教学观

  1.教学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

  2.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3.教学过程重于教学结果。

  4.教学更关注的是人而不是科学。

  71. 简述当前课程评价发展的基本特点

  1.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

  2.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3.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4.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5.注重过程,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72. 简述发展性评价的基本内涵

  1.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

  2.评价功能:与课程功能的转变相适应,保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3.评价观念: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的趋势。

  4.评价内容:评价内容综合化,评价标准综合化。

  5.评价方式:多样化,将量化评价方法与质性评价方法相结合,

  6.评价主体:多元化,增强评价主体间的互动。

  7. 评价过程:关注发展过程,将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

  73. 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间接性规律)。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发展性规律)。

  3.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双边性规律)。

  4.掌握知识与形成思想品德相统一(教育性规律)。

  74. 简述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

  1.明确学习目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教师的讲授应抓重点、难点、关键,起到“点”和“拨”的作用。

  3.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

  4.鼓励学生将知识创造性地用于实际。

  5.发扬教学民主,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75. 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1.优点:

  (1)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达到一定质量。

  (2)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等多方面的发展。

  (4)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提高教学效率。

  (5)有利于发挥集体教育的作用。

  (6)有利于学生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

  2.缺点

  (1)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2)不利于学生探索性、创造性等的培养。

  (3)不利于因材施教,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4)不能很好适应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与多样化。

  76. 简述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1.备课,它是教学工作的骑士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2.上课,它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3.作业布置与反馈,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

  4.课外辅导,它是上课的必要补充。

  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

  77. 简述备课的主要内容

  1.备教材,即钻研课程标准、教科书和有关教科书。

  2.备学生,即了解学生的基础、兴趣和需要等。

  3.备教法,即根据教学目的与要求设计教学方法。

  78. 简述德育过程的一般规律

  1.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规律。

  2.学生在活动交往过程形成思想品德规律。

  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4.学生思想品德反复且长期逐步提高的规律。

  79. 简述贯彻疏导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80. 简述贯彻德育中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的基本要求。

  1.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

  2.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

  3.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坚定不移地贯彻到底,督促学生切实做到。

  81. 简述贯彻德育中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1.要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包括校长、班主任、各科教师和全体职工等。

  2.要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学生思想觉悟和道德面貌的培养,是通过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教育和影响来实现的。

  3.对学生进行德育要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做好衔接工作,以确保对学生的教育前后连贯一致。

  82. 简述中小学常用的德育途径。

  1.思想品德与其它学科。

  2.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

  3.劳动与社会实践活动。

  4.共青团活动。

  5.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政学习等。

  6.班主任工作。

  83.简述运用说服教育法的基本要求。

  1.运用语言说服时应注意:目的明确,有针对性;注意学生的接受能力;引导总结。

  2.运用事实说服时应注意:目的明确,制定计划;做好准备工作;活动中加强指导;做好总结工作

  84. 简述培养班集体的方法

  1.确立明确的奋斗目标。

  2.培养积极分子,形成班集体核心。

  3.形成良好班风。

  4.健全班级规章制度。

  5.加强班级常规管理。

  6.加强非正式群体教育。

  7.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85.教师成长的途径

  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师范教育培养新教师;二是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在职教师。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2.开展微格教学。

  3.专门的教学能力训练。

  4.反思性教学。

  86.班级管理的功能有哪些?

  答:(1)有助于实现教育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

  (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87、教师怎样才能上好一堂课(上好一堂课的要求是什么?)

  答:上好一堂课的要求:

  (1)目标明确。指教师上课时明白这堂课要使学生掌握一些什么知识和技能,养成什么行为方式和品格,要有怎样的态度,要学会什么方法等,也就是要明确学习目标。

  (2)内容正确。是指教师教授的知识必须是科学的、确凿的、符合逻辑的,教师教学技能或行为要符合规范,并且要求学生做出的反应同样是正确的,如果不正确,要及时加以纠正。

  (3)方法得当。是指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较佳的方法进行教学,力求使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

  (4)表达清晰。是指教师上课要坚持用普通话,声音要响亮,言语表达的速度要适合学生可接受程度,语言要流畅、生动、明白易懂;板书要规范、准确、清楚。

  (5)组织严密。是指课的进程次序分明、有条不紊,进行紧凑,不同任务变换时过渡自然,课堂秩序良好。

  (6)气氛热烈。是指课应该自始至终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教师注意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动脑、动手、动口,课堂内充满民主的气氛,形成生动活泼的教学局面。

  88. 简述成败归因理论。

  答:美国心理学家维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同时又把成败原因主要归为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归因理论是从结果来阐述行为动机的。其作用表现在:

  有助于了解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

  有助于根据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推断个体的心理特征;

  有助于从特定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学习动机。

  在教学中,运用归因理论了解学习动机,对于改善学生的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会产生一定的作用。

  89. 简述我国中学德育的任务与主要内容。

  答:我国中学德育的任务就是通过学校的德育教育使中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应达到一定的要求或培养规格。其主要内容有四点:

  (1)培养学生逐步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2)引导学生逐步树立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

  (3)逐步使学生养成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法纪观念和文明行为习惯。

  (4)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品德能力和良好的品德心理品质。

  90. 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只有通过班主任的努力,才能使全班学生发展成一个健全的班集体。同时,班主任在学生个体的发展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班主任是校长、教导主任的得力助手。班主任受校长聘任、委托负责组织班集体,一方面班主任执行和落实校长对学生的教育工作目标,另一方面班主任要将班级情况随时反馈给校长,为其正确决策提供依据。

  (3)班主任是各任课老师的协调者。每班的任课老师在各方面都不同,为发挥各科老师的作用,班主任就必须对各任课老师进行协调以形成教育合力,提高教育效果。

  (4)班主任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沟通者。教育下一代是全社会的责任,应由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承担,因此就必须协调这三者间的关系,保持信息沟通、保持家庭、社会支持学校的工作。

  91. 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四个基本特征。

  答:(1)连续性与阶段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

  (3)不平衡性;

  (4)差异性。

  92. 简述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

  答:教师职业是教书育人,因此,教师不仅要有所教学科的专业素养,还要有教育专业素养。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师要具有热爱学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愿意终生从事教育工作的教育信念。

  (2)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教师的教育能力是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比如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重要工具,是传播知识和影响学生的重要手段。没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教师,很难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3)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重视进行科研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融进自己的思想感情,激励学生的探索精神。教师的研究还包括教育研究,通过教育研究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促进学生的更大发展。

  93. 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基本规律)有哪些?

  答:(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3)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

  (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结合。

  94. 简述应当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答:学习动机的培养:

  (1)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

  (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

  95. 简述应当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的激发: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96. 良好的班集体具有哪些教育作用?如何建立良好的学生集体?

  答:(1)良好班集体的教育作用如下:

  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在良好班集体的形成过程中,学生的群体意识、集体荣誉感会得到大大的发展;

  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通过班级的集体活动和学生群体之间的交往,可使学生积累集体生活的经验,学生交往与合作,学会对环境的适应;

  ③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班集体是训练班级成员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主开展活动的最好载体。

  (2)建立良好的班集体应做到:

  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

  学习规范,树立常规,建立良好开端。

  善于发觉学生的长处,多鼓励。

  班级问题及时解决。

  培养集体荣誉感,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

  97. 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98. 课程实施中的基本问题有哪些?

  答: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至少要考虑七个方面的问题:

  (1)安排课程表,明确各门课程的开设顺序和课时分配;

  (2)确定并分析教学任务;

  (3)研究学生的学习活动和个性特征,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

  (4)选择并确定与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任务相适应的教学模式;

  (5)对具体的教学单元和课的类型和结构进行规划;

  (6)组织并开展教学活动;

  (7)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为下一轮的课程实施提供反馈性信息。

  99.简述教学设计的内容和程序。

  答:一般来说,教学设计包括以下内容和程序:

  (1)设置教学目标:包括教学目标的分类和表达、教学任务和教学对象分析;

  (2)组织教学过程:包括确定教学事项、选择教学方法、选用教学媒体和控制教学环境;

  (3)选择教学策略;

  (4)实施教学评价。

  100. 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答: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任务是:

  (1)针对大多数心理健康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促进学生心理机能、人格的发展与完善。

  (2)就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3)针对少数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

  以上就是关于安徽中学教师资格证100道简答题必备(二)的全部内容,考生如果想获得更多关于安徽教师资格证相关资讯,如考试时间、报考条件、面试时间以及相关知识,敬请关注安徽教师资格网

安徽教师资格证

教师资格备考指导 立即定制专属备考方案

OR